受疫情影响,原定于去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将于4月6—8日以多渠道同步直播的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本次年会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食品学会联合津京冀13家单位共同承办和协办。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食品科技和产业界要如何行动?未来发展路向何方?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40余位报告人,与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将相聚“云”端,16场“云”论坛从多角度聚焦科技热点、助推食品工业健康转型。
聚焦前沿领域 关注食品科技创新热点话题
当今世界正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挑战,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格局、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关键因素。这些重大挑战使得人们对食物供给安全与营养健康更加担忧,未来食品持续成为食品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次年会的大会报告环节重点关注未来食品、营养健康,4位大会报告人的精彩内容令人期待。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坚将围绕“未来食品: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食品发展,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将就“人工合成淀粉”的相关研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将围绕“中国的营养问题与食品产业的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将就“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等内容分享新理念与研究成果。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科技创新环境下,针对食品科技前沿、食品营养与健康,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和引领性科学研究是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在延续“食品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和“前沿科技与未来食品”两届论坛的基础上,《中国食品学报》聚焦食品科学前沿与交叉融合领域,力邀业界权威学者、科研一线杰出青年学者,将围绕食品营养与功能、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个性化营养、食品胶体与食品功能设计、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速检及生物防控、食品安全检测与纳米材料、3D打印装备等前沿科学问题,通过“2021食品科学前沿热点问题论坛”分享新视角、新观点。
近年来,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合成生物学是解决未来食品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食品生物化学”技术专题上,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将围绕新食品资源开发和高值利用、肽组学技术应用、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酶解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共话未来食品发展之路。
聚焦精准营养 助力食品产业健康转型
婴幼儿早期的营养状况关系其一生的健康状态,母乳的成分与婴儿的需求动态匹配,是生命早期名副其实的精准营养。以母乳研究为基础,保障生命早期营养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科学议题。在本次年会期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支持的“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研究”专题,将聚焦母婴人群生命早期营养需求和产业化实践,从对生命早期营养需求的探索、母乳成分深度探索、特定成分的健康效应探索,到功能基料国产化、新基料检测技术及功能评价方法的探索、乳生物活性成分保留等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邀请权威专家展开分享与交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食品是人们获得所需能量和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在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营养导向型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科技工作者正在强化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探索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对人体作用机制,以提升符合公众健康需求高质量食品供给能力。“食品营养与健康作用机理”技术专题将全面探讨包括肠道菌群及多种营养因子与人体健康作用机理在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跨学科交叉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日趋多样化,具有不同健康属性的功能性食品成为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食品功能化、健康化亟须科技的有力支撑。当前,以代谢组学技术、靶向递送技术、3D打印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不断向食品工业渗透,也为业界研发更多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技术力量。在“功能食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技术专题上,来自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将就益生菌、功能性肽、磷脂型鱼油、酒花苦味酸等热门功能原料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及新技术进行分享,系统地呈现功能食品研究领域创新发展的新动态。
Copyright © 2021 《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